
這本書的日文書名翻譯成中文《喪失為人的資格》,是在日本非常著名的一本文學作品,而今年6月13日就是太宰治111歲冥誕。會開始看這本書的機緣,不外乎是超高的銷量,和在去年翻拍成電影后的大量新聞而起。
本書一開始先是大略介紹這本書如何影響了各種媒體,再介紹了太宰治與他的三個女人。從關係線可看到他的一生與不同的女人糾纏不清,也經歷了無數次的自殺。看完了這簡介,讓我非常好奇,到底是怎樣的童年經歷塑造了他的人格,暫且不談他的招蜂引蝶,單是他短短39年的人生就自殺了5次,引起了我極大的興趣。一個人的內心到底對他所在的世界絕望到什麼程度,才能下定決心對自己那麼狠心。
本書以第一人稱的形式,敘述了出生貴族的葉藏在幼年、青年、壯年三個階段的人生際遇和感情歷程。作者剖析主人公的內心世界,從小開始就扮演小丑處於討好的姿態,沒辦法真實的活著,也一直沒有辦法了解人類,最後選擇了放逐自己。 ❝幸運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我想這個也反映出了為什麼他在後來會出現的種種行為——他會到處拈花惹草,該也是因為小時候照顧他的女傭和男僕對他做了一些可悲的事情吧。
儘管他的行為在世人的眼中會遭受唾棄,但是從某些層面上也可以看得出葉藏的溫柔和對幸福的渴望。他覺得自己的存在會讓原本幸福的母女倆變得不幸,而選擇離開了她們。在世人的眼光中,他這樣做是應該的,他不應該去禍害那母女倆;但他的內心世界而或許就是這句話可以表達出來吧:❝膽小鬼連幸福都會害怕,碰到棉花都會受傷,有時也會被幸福所傷❞。能夠愛上一個人,或者喜歡上某個人,原來也是一種能力,但不是每個人都有這種能力。葉藏他不敢去愛,也不敢被愛。他不相信世界上有❝無條件包容❞這回事,他的潛意識認為❝自己沒有資格被愛❞,所以才不斷地扮演小丑,去討好別人。
《人間失格》是太宰治的半自傳體的小說,我想這也是他自己的人生與思想,和內心的獨白吧。這本書也可以說是一個精神疾病患者的獨白。看完了這本書後我內心真的感覺很壓抑,雖然我整理不出為什麼會有那種感覺,或許是因為它影射出了身處迷茫困頓的年輕人的常態、為了取悅身邊人而逢場作戲,戴上虛偽的面具。這本書就像一面照妖鏡,照出了心中深藏不露的陰暗面。對於有些人來說,相比活著,死亡真的不可怕。
對於遲鈍而健康,興高采烈的活在這個世界上的人來說,是無論如何也理解不了那些敏感而柔弱的人的世界的。有些人會覺得作者無病呻吟,自作自受,只能說我們不是太宰治,我們不理解他的世界,這樣斷言對他而言是不公平的,正如這句話——❝你們赤足若無其事走過的地面,對我們而言則鋪滿被燒得通紅的石頭。❞
当然我不想以那么压抑的方式作结尾。我还是很庆幸也很感恩自己有爱人和爱自己的能力。生而为人当为自己而活,不要活在别人的期待和模板中。但愿我不会丧失作为人的资格,也不必活成一个可悲的笑话。但愿我保持一点令你讨厌的棱角,让你不敢靠近,因为我并不需要成为社交花。懂的人懂了就好,不懂的人非同类,又怎可勉强做朋友?
推薦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