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還沒結束,但課還是要上!再次面對問題學生,考驗的不只是老師的教學能力,還要練就沉得住氣的高情商。下面推薦幾本對教師有用的書籍,看完後一起振作看起來吧!
《(仙女老師)不怕輸,就怕放棄:仙女老師教你說自己的故事,走出你要的結局》
仙女老師原本並不是老師。五專畢業之後,她當過廣告AE、程式設計,終於認清自己的志向,上了大學念國文系,當了代課老師,後來終於成為正式教師。其間的職涯艱辛,讓她更加珍惜教師這份工作。
教師甄試期間,她懷孕了,後來順利考上了正式教師,通勤生涯和教學工作導致她早產。雙胞胎女兒因為早產兒住保溫箱、加護病房,當媽媽的日子就是接踵而來的各種挫折與打擊。她當然曾經問過為何是我?為何是我的女兒?
仙女老師當上了老師之後,也曾經有過丟粉筆管秩序的行為,但是,在真心面對自己的弱點和認真學習與進修之後,她最後成為一個讓學生不想下課、上課猶如演唱會的老師。
這些挫折與磨難,讓仙女老師走過悲情,成為現在人人按讚的SUPER得獎教師!她用當母親的心情去等待學生,這是她最溫柔的對待。但同時,她也鐵血磨礪自己、女兒和學生,因而成就了自己、女兒和學生。這是面對大家時亮麗溫暖的仙女老師,用她走過的晦暗人生,分享她如何從流浪教師、特教生家長到為弱勢者發聲的TED講者、為特教生創辦「臺北科技藝塾」。仙女老師證明了「只要不放棄,人生就有各種可能」。
孩子是改變社會的種子,當父母和老師替種子施肥(給他們愛和支持),協助他們除草(排除環境上的困難),這粒種子就有機會在未來萌芽!
擁有教育和心理學專業背景的體制外教師曲智鑛,以十餘年和孩子密切互動的經驗,分享如何在生活中解決孩子的情緒問題,培養他們的自信、自尊和恆毅力,以及良好的社會技巧和品格力。
在本書中,本身有過動特質,學生從6歲到30歲都有的光頭老師,針對父母師長最困擾的情商與品格力教養,傾囊相授他從理論與實務中淬煉出來的教養心法,讓父母和師長能與孩子輕鬆互動,透過陪伴與引導讓每個孩子擁有高情商和好品格,不僅能和自己、和同儕和平共存,也能不論外在環境如何,都優游自在。
身為父母,你的情況比你上一代更加艱辛,你希望在孩子的性教育扮演一定的角色,註定要為孩子的性事傷神,卻不確定該如何做。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問題接二連三:如何跟不同年齡的孩子討論性,並讓親子對話可以持續下去?如何避免跟青少年在隱私權、暗戀及衣著打扮等小事上,發生不必要的衝突?別煩惱,本書正是寫給父母的親子性教育教戰手冊,協助家長安然度過孩子的每個發育階段。
過數十年的研究資料後,以充滿智見、務實又幽默的口吻與家長們分享心得,書裡還虛擬了麥克及艾蘿這兩位從出生就睡在醫院育嬰室隔壁床的小男嬰小女嬰,帶領我們一塊經歷並解答他們從嬰兒期到青春期會碰到的性疑問。
■ 素養第一課:老師提問力──語文閱讀理解這樣教
•從孩子進入每一個老師的班級開始,就應該注重句型的教學,無分年段。
•中年級的語文教學,生字教學比重大幅降低,強化閱讀理解訓練。
•不同年段要培養的能力不一樣。低年級先讀懂;中年級比較文本異同;高年級訓練思 考脈絡。
•修辭,從低年級就可以開始教。不是要讓孩子強記修辭格,而是讓孩子感受修辭的效果。
•最好的寫作教材,就是課文。
■ 素養第二課:學生提問力──自主學習能力這樣教
•自主學習不是獨立學習,不是放任給學生自己學。自主學習的過程需要教師的序列引導,適時協助釐清、反思與串聯。
•自主學習的初始訓練是,不管學生問什麼問題,都不會被取笑,營造安全愉悅的學習環境。
•教師的提問策略要能讓學生轉換成自己的學習策略,逐步走向自主學習。
•低年級孩子也可以自主學習,就從訓練提問開始。
•打鐵趁熱,趁著建立一個班級初始,將班級閱讀習慣先建立起來。老師率先身體力行,讓自己成為小朋友閱讀的陪伴者與學習典範。
■素養第三課:態度價值決勝力──生活涵養這樣教
•好的教育必然是寬嚴相濟、賞罰分明:好的老師必然是管教同步、嚴慈並存。
•師長的嚴厲,是另一種慈悲的展現。
•讓最有效的學習在「對話」中產生;以師生間的大量對話,形塑積極正向的態度與價值。
•「耐苦、耐煩、耐髒」讓生活有質感;而「閱讀、運動、家事」讓生活有美感。
•新學期開始,我的班級必有「抹布課」,從抹布的使用落實教養、涵養品格。
•清潔工作讓孩子學習生活自理、與人合作,也是生活美學的實踐。
•向老子學班級經營,讓孩子自我管理。
•教室不是監視管控的場所,而是孩子實現自我的地方。
•家長和老師之間最舒適的距離就是「信任」。彼此互信,親師互動自然收放自如、進退合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