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好讀.11 《社企是門好生意?》「社企並不是所有社會問題的仙丹妙藥」| 投稿者:林幽蘭

你是否和我一樣對社會企業往往有較一般企業良好的印象,尤其有共同理念的社企?你是不是也常常認為社企在賺錢之餘也關注弱勢群體或社會問題,所以是值得支持的?徐沛然從閱讀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尤努斯的著作開始,看見了微型貸款對平窮社區帶來的美好景象,開啟了他對社會企業的認識,再逐漸深入的瞭解並探討,社企是否真的那麼美好。在這本書中,徐沛然用不同國家、不同類型的社企例子,理性批判和反思社企避重就輕的一面。

1970年代歐美各國面臨的經濟停滯,導致政府刪減社會福利支出。隨著新自由主義的興起,主張市場競爭可以讓整體社會獲得最大利益,市場機制可以解決許多社會問題,而開啟了社會企業的發展。但社企究竟是改善社會問題的靈丹妙藥,還是只是藉著社會問題來營利呢?說到社會企業,最為大眾所知的有印度的微型貸款。我們一般只曉得貧窮的婦女可利用這些貸款來創業,但事實上它更多時候只是用來應急,一些婦女甚至被丈夫強逼貸款以致承受來自家庭與還債的雙倍壓力。

社會企業將公共利益建立與商業模式上,不可避免的會面對自身營利和公共利益之間的矛盾。我們的確得認真的反思,究竟有多少社企是爲了要解決社會問題而以滅絕自身的商機爲代價,還是依附這些社會問題而存續營利?書中提到的發電足球和遊戲幫浦,就是以創意開發,所謂可改善社會問題商品的企業。他們透過先進國家的購買者購買這些酷炫商品送給貧困國家的使用者來賺取營利,但這些購買者往往并不清楚到底這些商品是否真正對那些貧困的使用者帶來幫助,就像一般捐款者大多并不清楚慈善公益團體是使用全部還是一小部分募款來幫助受助者。有時所謂能改善社會問題的產品,很有可能反而是最浪費,最沒用的選項。

作者強調,提供更好的、助人的、有益社會問題的產品和服務是值得鼓勵的事情,也是企業在社會中原本該扮演的角色。徐沛然對社企的批判,是希望讀者可以反思,社企並不是所有社會問題的仙丹妙藥,我們應將社會問題從個人的消費選擇重新帶回公共領域,透過公開的論辯和集體的行動,改變相關的社會制度以及生產問題的結構因素。

推薦書:社企是門好生意?社會企業的批判與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