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好讀.13《告別的年代》「每個人,都有需要告別的年代」| 投稿者:張以柔

這是馬華作家黎紫書的第一本長篇小説,多層敘事乍聼很燒腦,讀起來卻一點也不複雜,作者用在書中用另一本虛構的《告別的年代》,三層敘事互為表裡,彼此衍生與暗示,環環相扣,三個時代的麗姐,透露出市井卑微,大時代小人物奮鬥的故事,寫一部馬來西亞華人的家族史。

第一層是書中書女主角杜麗安如何因五一三事件那天逆轉了命運;第二層是閱讀書中書(杜麗安故事)的少年,在廉價旅館五月花中的故事,與娼妓母親、旅館內神秘泰國女子還有疑似分身J的關係展開;第三層是書中書作者韶子與書評人的故事。

書中書女主角杜麗安的故事最完整,從大華戲院售票,直至60年代5月份的某天被地方角頭老大所救,之後就下嫁為對方妾室。

老夫少妻、第二頭家、地方坐館、屎蛤嘴不尊重爸爸二奶的繼子繼女,杜麗安在逆境中找到出口,靠著黑道丈夫打本開了茶室,成為老闆經營有道扶搖直上,之後財政獨立無需靠男人。

第二層故事主人翁「你」,是個考SPM的中學少年,住在舊街場老舊的旅館,與一群年老色衰的老妓女住在一起。這個少年多愁善感,作者沒有交代清楚少年與身邊角色的關係,無論是對母親對男性長輩細叔的關係都埋下伏筆,更添神秘感。

兩個層次的角色似乎是不同年代的分身,互為表裡,虛實交疊。同樣在底層掙扎,躁動又情感豐富,最後還是努力求存。當然,有人成功,有人沒有。黎紫書在描寫人物關係時寫得很絕,主角要嘛拿得起放得下,不然就是死心眼死咬不放。眼睜睜看著角色們在書裡一遍遍遺憾又錯過,失足後又一再重犯,讀來噓唏不已。

我特別喜歡杜麗安經營的茶室「平樂居」裡發生的瑣事。杜麗安坐在高起來的櫃檯,躲在收銀機後俯視全場,無論是長舌婦竊竊私語,薄餅佬與女夥計眉來眼去,還是道友躲廁所吃冰,全都瞞不過精明的雙眼。這些元素我似乎在怡保的成長時期常常聽說,茶餘飯後的故事不驚不喜,可是黎紫書寫的怡保故事像極了絮絮叨叨的碎碎念,很世俗,很引人入勝,甚有共鳴。

本書從503頁開始,似乎一切故事要從這個馬來西亞近代史轉捩點作為一個起點,包括杜麗安的故事也因當天的瘋漢發狂襲擊而展開。

事實上,書上對513事件的著墨不多,杜麗安的初戀是一名「牛頭黨」社運份子,多次進出拘留所,只是對這個大事件旁敲側寫,沒有細琢。

黎紫書在一次訪問中說,雖說這個日子在國家歷史中很重要,但是對小老百姓來說,歷史事件沒有影響他們的生活。

黎紫書說不要點出這本《告別的年代》到底要告別什麼年代,一切由每位讀者自行定義。

對我而言,需要告別的年代,在於我每次去到怡保舊街場這個流俗地,已經不見老壩羅人用粵語聊天,少了一股市景氣。

走進文青咖啡店,就會幻想這個老樓的前身是不是「五月花」,如今細叔和「你」都搬走了,變成新潮的消遣場景;我也想像老字號茶室前身是「平樂居」,如今不再招待熟客老街坊,打扮入時的外坡人擠在茶室外等待空桌子入席,檔口夥計忙不過來,根本沒時間交頭接耳。

我到母校的舊址對面搭巴士往都城,遙望車站不遠處的大華車站,逆轉杜麗安人生的戲院早已不復存在,附近還建起了高樓,目測似乎比《流俗地》的樓中樓來得高?

怡保一點一點地變,變好也變不好,這裡原本是我的家,我現在卻變成「都門來的過客」。每個人,都有需要告別的年代。

推薦書籍:《告別的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