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Unsplash
不喜歡輸的孩子
小兒子一一五歲生日時,我和朋友安排了一趟三天兩夜的小旅行。
三個家庭,一共帶七個孩子出遊。七個孩子的年齡層分布很有節奏,從中班、大班、小一、小二、小三、小四都有。其中小學三年級有兩個,一個是內向的女孩蘋果,另一個則是較為外向的三三。
我很喜歡不同年齡層孩子的共遊組合,在年齡與學習上,都能互相牽引、同玩,很是特別。
孩子多,相處上的摩擦能讓孩子學的就更多了。
七個孩子裡,最小的兩個,分別是五歲的一一,與六歲的女孩妞妞。
這兩個孩子都是家中最年幼,一男一女,在性格上有了很好的互補。女孩喜愛照顧幼小,男孩對於年齡並沒有特別的逞強,一細一粗,彼此都有所學習。
不過也由於兩個孩子年齡相近,投入競賽遊戲時所展現出來的特質,倒是有志一同的相像:都怕輸。
兩個孩子玩起了「桌上冰球」,妞妞和一一各執桌子一端,彼此叫陣:「我一定會贏你!」
看孩子玩遊戲頗有趣,可以從旁觀察孩子的學習與心性。
當然,我看的還多了一層,性格底線與學習底線的試探。
兩孩子互推冰球,一開始都是起勁的,相互叫嚷,那是孩子最寶貴的底氣。他們很有自信,很有挑戰力,也非常有勇氣。
來來往往推冰球一陣之後,妞妞一個分神,一一射進一分。
妞妞瞬間臉色就變了,小小的臉蛋扭曲,大聲唉叫,眼看就要嚎啕大哭。
妞妞是個不喜歡輸的孩子,在家裡與姊姊玩遊戲,只能贏不能輸,一輸就要崩毀哭鬧。父母都很怕孩子崩潰哭鬧,因此妞妞在家裡也甚少品嘗失敗的滋味。然而出來遊玩,與其他孩子一起競賽,就不太容易全面得到保護。
這樣的孩子,因為鮮少輸,面對失敗,哭鬧發洩內在的情緒,是必經的過程。
然而在此之前,我們還能做些什麼?
其實能做的很多,當下我選擇幫妞妞「提升內在價值」(心價值)。
我立在一旁,對妞妞說了一句話,妞妞情緒便穩定了,內在也安定了。
我說的那句話是:「妞妞,你知道嗎,輸,其實也是有分數的。你的努力與勇敢,即使輸了,讓你仍然得到非常高的分數,這比贏更難。」
妞妞仰起頭看著我,一瞬間安靜下來。
我揣測妞妞也在思索這句話的意思,我想她可能不明白「輸卻得到高分,這比贏更難」的意思,但她能明白我在欣賞她。
得到欣賞的妞妞宛如重生,自我價值受到肯定,行為便安然了。
這份安然,使她接下來的行為超出她的年齡表現。
妞妞努力面對競賽,冰球接二連三進洞,分數追上來了,而且還倒贏一一。
一一輸球,焦慮得快哭時,妞妞展現出新的價值姿態,也發揮影響力。她充滿自信,主動上前安慰一一。
妞妞說:「一一,你很努力,所以你也可以得分,來,我幫你撥一分喔!」
妞妞動手在計分板上給了一一寶貴的一分,一一瞬間也穩定了。
我用心給予的新價值,帶給妞妞穩定,讓她能安然的接納失敗。而這樣的價值在妞妞內在滋長,讓她成為給予一一價值的關鍵人物。一個孩子牽引一個孩子,一個孩子穩定,連帶能關照玩伴,彼此成為正向的影響。
作者 | 李儀婷
親子教養作家李儀婷有三個可愛的孩子,分別是三三、川川、一一。大女兒三三兩歲以前,她採取的是責備、高壓式傳統教育,在一次親子衝突中,三三竟朝她狂怒嘶吼,令她體察教養的重要,於是將薩提爾模式導入家庭關係中,開啟家庭和諧的契機。
*本文摘自天下文化出版《薩提爾的親子情緒課:以愛的對話,陪孩子走過情緒風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