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歲末Top3書籍小總結

每年歲末都會為自我成長做個盤算及總結。那在2021年閱讀過的好書,也來做個一年一度的小總結吧。

投稿者——鄭偉良

運動很重要,這是人人皆知的事實。然而只須稍微觀察周遭的人們,不難發現運動對大多數人來說其實可有可無。或許我們有一個觀念:只要身心健康,過一天算一天,不運動也沒關係。難道真的要等到問題出現了才考慮運動嗎? 《史丹佛大學的情緒修復運動課》中詳細說明了人的身體隨著年齡慢慢退化,頭腦裡釋放的化學物質,如多巴胺,腦內啡等——感受快樂,釋放壓力等情緒因子,也會慢慢的減少,人們甚至會開始感到憂鬱、焦慮及懷疑人生。作者的科研以及她大量的數據蒐集,證明了運動可以減緩身心的退化,並可以時常保持開心和正面的情緒。當然這本書內容不僅於此,真實的案例與深入淺出的科學解析,值得慢慢細心閱讀。

投稿者——Dyonte Foo

從小到大,遇到寫作文,我都是靠死背一些文章或優美的句子,所以一直以來,我都覺得寫作文不容易。直到最近,我讀了蔡淇華老師所寫的《寫作吧!你值得被看見》後,我發現寫作文是有技巧可以參考的,只要多加練習,寫作文並不難。

在其中一篇文中,作者教導同學練習“去形容詞”。作者會帶同學離開教室,到學校附近走一圈,每一個人要選一樣“微物”,然後回來說出它給你的感覺。

A同學寫: “我看到人行道上被吐掉的口香糖,給我【孤獨】的感覺” 。

再來,作者要求同學回憶【孤獨的】感覺,然後用帶回來的“微物名詞”取代習慣的形容詞。

A同學把 “失戀後,我感覺很孤單” 改為 “失戀後,我感覺像人行道上被吐掉的口香糖” 。 作者覺得句子還可以再進化一次。那就是思考口香糖 “一生的變化”, 然後把每個過程等同於你感情的每個階段。 A同學思考後,寫出 “失戀後,我是被你吐掉的口香糖,失去了曾經的甜味,現在一身黑,癱在人行道上,任所有路過的鞋底踩踏” 。

我讀完整本書後,真的覺得要寫篇好文章,只要學會書裡的寫作技巧後,你的文字一定會被看見。

投稿者——陳星穎

作者談的“選擇” 及“做自己”,引發寫了一篇自我反思文後,接著,我又大概翻閱了一遍,把想摘要的“重要書中句子”都highlight了,不敢標籤這些重要句子是心靈雞湯,因為我相信每一個人在閱讀的時刻,都有不一樣被碰觸的部分,書中有很多來自作者自己從人生經歷中的反思和覺察點,恰恰碰觸到我很多的人生經歷、想法、信念和個人執著點,特別是在之前職業生涯迷茫的自己。

這本書,我最喜歡的部分在第三章:重新與自己連結,特別是 “其實,每個人都是有選擇的”。因為很實在的一直和自己內心的一些焦慮和憂慮有個對話的空間,這個對話的過程其實一直要提醒自己,我是有選擇的,既然選擇和麵對了,我要抱著怎麼樣的態度看待事件、情緒想法,這些也是有選擇的。人生處處有選擇,當沒有了選擇,也只不過是我們自己選擇了“沒有選擇”這個選項。

面對事情的角度和想法可以有很多種,當意識到自己一直用恐懼去面對生活的壓力艱難時刻,其實可以承認和接納自己種種很低落心情感受過後,提醒自己是可以調整和轉換的,因為選擇永遠在自己身上。現在的我,其實心情低落的時候,我會讓自己低落一陣子,默默的內觀自己其實擔心焦慮什麼,然後尋找他人說一些話,慢慢調整自己,我的心情就可以轉換,而不是一直讓自己沉溺在那個害怕焦慮當中,畢竟一直沉溺對我是沒有幫助的。情緒的出現是很重要和寶貴的,因為它是要帶出一些信息給我們的,只是我們理會還是選擇不看不理。

作者細述很多自己的經歷、成長過程、工作經驗、與伴侶家人的相處互動過程等等,其實作者就是在告訴大家,她想要實實在在的做自己,而能夠逐漸成為真正的自己之前,是需要花很多時間去探索、了解和明白自己,當中包括需要看自己背負多少的自我要求、他人期待、原生家庭的影響、內心的害怕匱乏、自己的信念、親人的離開、生死的課題等,接著更重要的是如何無條件的接納自己、愛自己和肯定自己。這一條自我探索和接納的歷程,從來就不容易,但我們都在路上,生命就是禮物。

投稿者——蓓琦

有時候,一場冒險的旅行、一次特殊的體驗,也能透過一本書來經歷。相比電影、紀錄片直接的視覺衝擊,優美的文字更讓人充滿無限想像。 《在雪豹峽谷中等待》正是這樣的一本書。

它讓讀者以文字想像:野生動物攝影師在青藏高原拍攝雪豹的過程。作者是位作家,對追踪和拍攝野生動物毫無經驗,在攝影團隊裡擔任小跟班。正因如此,作者更能保持一股赤子之心,以旁觀者的姿態,將初次體驗拍攝雪豹的新奇感,一一分享給同樣毫無經驗的讀者。不只是分享具體的拍攝過程,甚至還包括他對世界的觀點,和個人的省思。

蹲點靜候雪豹出現的過程很有意思:長時間以同樣姿勢臥倒在草地上、洞穴裡、岩石後,並持續以望遠鏡觀察現場,等待一隻未必會獻身的動物。所幸神秘的雪豹最終還是現身,不只讓團隊完成拍攝工作,也讓我們透過文字一睹雪豹的魅力。

想我一輩子都不可能去青藏高原看雪豹。但慶幸有這樣的一本書,給予我真實的想像,讓我得以走入那個有狼、犛牛、岩羊……還有雪豹的野性世界。

投稿者——淑韻

這本書給我感覺是本作者的青春紀事本。作者在書中用溫暖的字句分享他生活的機遇,細說出自己對親情、友情和愛情領悟的看法和哲學。閱讀著這本書就像是和好友侃侃而談彼此的想法的一場溫馨對話。

讀著與作者有相似離鄉背井到城市租房、打工的經歷的篇章時不禁讓我想起以往的經歷而產生共鳴;彷彿在書中看見了自己以前的縮影,赫然發現在不一樣的國度的他人也經歷著類似的生活經歷。

投稿者——Janet Kwok

其中這本收納全書是超級實用和容易吸收的一本整理收納書籍,也是我經常翻看的書。

投稿者——Hor Khang Teik

這本書讀起來真的超出我的預期,當初買只是好奇它的英文書名,翻了幾頁之後才發現書裡的內容很精彩。這本書的主題是記憶訓練,但是這本書不是技術型的書,它講的很多是作者自己本身的經歷和對記憶訓練的看法和心得。

書中講到宮殿記憶法,PAO 方法, major system 法等等。但不是很深入,只是道出了些基本理論。書中很大篇幅談了一些關於記憶天才和普通人訓練成記憶大師的差別,作者很強調天生與後天其實差別不大,記憶是可以訓練成功的。作者也感嘆記憶訓練本來是人類應有的技能,但是科技的發展反而使內在記憶的重要性減弱。

我個人認為最難得的就是作者很誠懇的把自己對於引導者博讚的心智圖看法寫出來,之前我也曾拜讀過博贊(Tony Buzan) 心智圖的書,我總是覺得心智圖很難融入我的學習或工作,總是會覺得哪裡缺了些什麼,現在讀了作者的看法,我覺得豁然開朗。我的看法就是心智圖是宮殿記憶法的降級版,就像3D降到2D。

所以我無法很好的運用心智圖的效果。除了這些,還有作者對那些自稱奇才的訪談和探考,其中的內容很是精彩。我覺得這本書的作者很誠懇的表達了自己的想法和看法。

投稿者——林彩銀

在閱讀的路上,我會偏愛幾個作者。更希望從作者在書籍里分享的經歷當中與作者更靠近。追踪幾米多年,在這本《繪本的夢想與實際》裡,我重新認識了作者。從他的分享裡,看見了實實在在的幾米,到底是何方神聖。

讀這本書,我感覺到心裡滿滿的幸福,因為我看見作者的用心,解析著他的創作如何而來;為何而來。他的努力與用心,有時是天賦及使命,但很多時候是他的努力付出與鍛煉,成就他一路走來創造出了一副又一副的理想作品。本書他用文字與剖析他一本又一本的歷年創作,如何在煎熬裡、幸福中誕生。

看著美麗的插畫,優美及安定心靈的文字,我深深感受到幾米的用心與細膩,真心誠意想與我們分享他經歷過的種種。他是如何走過傷痛、焦慮與瓶頸等等的複雜情緒?如何努力再次為自己站起來奮戰的?

書裡毫無保留慢慢地與讀者們分享。想了解更多關於幾米與他的創作歷程,這本書很值得收藏。讓我們一起走進幾米的真實與夢幻的世界裡吧!

投稿者——陳耐妘

我認識的作者賴佩霞是從她的Ted演講“回家”讓人產生共鳴。她也是大明星隨棠最喜愛的家婆,不只多才多藝並不停學習,現在還不斷寫書出書。這書全面使用著名心理學Marshall Rosenberg 盧森堡博士著作《非暴力溝通》的方法而沿生的入門版,她用很淺白很舒服的方式告訴你,原來我們在家裡可以有一套說話的SOP!

平時看起來很簡單的語言,就像每天吃喝那麼簡單,有時卻讓我們每天處在自我傷害與傷害別人的巡迴中。往往我們把自己最糟糕的言語給予自己最親愛的家人,而我們的溝通習慣往往來自原生家庭,還一代代傳下去!我更應該推薦這本書給大家讀一讀!

投稿者——何子彬

我在2021年其中一本最喜愛的書籍是戴爾·卡內基的《人性的弱點》。這本書我其實在好幾年前有讀過,可也許人生歷練尚淺尚嫩,並無法真正明白當中故事的意義。

這一次,認真閱讀之後,發現這本書真是一本神奇書!它不僅非常深動有趣,因為書中的故事都是摘自歷史悠久的一些名人故事或者是真實故事,而且作者非常深透地解析了所謂人性的弱點,那就是:每個人都渴望被肯定、被重視!

此書實在是寶典,如今我天天上班前都會在車上閱讀一番,讓自己重溫回當中的故事與教訓,好讓自己不斷地從中學習與反省自己待人處事中的缺陷。非常值得一讀、也是人人必讀的一本經典之作!

投稿者——Yan

我在2020年的MCO期間過得有點渾渾噩噩,或許這是我人生中自有記憶以來第一次遇上這種事,再加上當時候天真的以為在21世紀的醫療努力下這類疫情應當很快會得到控制(我甚至還計劃好了2021年要去哪裡玩),以至於我對疫情在2020年間的肆虐絲毫無感。

來到2021年時就整個畫風大轉變,當新變種病毒開始在世界各地散播開來,身邊的人一個接著一個的確診,每日確診人數不斷攀高破萬創新高,每日確診死亡人數有增無減,經濟上有困難的家庭紛紛在家裡掛上白布向社會大眾尋求幫助的新聞等等,都讓我對2021年有著一股前所未有的無力感和不知所措。

那個時候的我時常在問自己還可以做些什麼?直到翻開《武漢封城日記》,讀著郭晶筆下所封城的武漢,有種莫名的觸動,觸動的點或許就在於有人真真實實的記錄下那些時刻。

「其他很多案例是(在微博上)求助,或者救治的過程(被媒體報道),不像這個,讓我真真切切感受到這些死去的都是人,可能就是我們身邊經常接觸的人,對我的衝擊最大。」

「我在一個四下無人的地方,摘下口罩順暢呼吸了會,戴上口罩的那一刻,就重新感到了束縛。」

「在巨大的災難面前,人們的信仰會受到挑戰,有的無神論者希望有一個救世主來解救受苦的人,有些教徒這個時候開始懷疑是否有一個救世主。」

願疫情結束,世界回歸正常之後的我們不會忘記抗疫這些年來所發生的一切大小事物。

投稿者——梁傑

認識我的朋友,基本上都知道我是艾加.凱磊的腦殘粉,所以哪怕在餓零餓一年閱歷過多少出色的書籍,但還是決定,私心推薦他這本最新小說集《銀河系邊緣的小異常》。

如書名所說,腦洞大開的背景設定,脫軌行駛的劇情發展,一篇篇脫序演出的小說,皆出自一位擁有自由靈魂與奔放文筆的以色列多毛怪大叔。

看似戲謔胡鬧的內容,實則別具深意。依舊善於在結尾反手一擊,殺得讀者措手不及。還沒入坑艾加教派的讀友們,願你們也有機會,一窺這由艾加大大一手構建的奇妙國境,共同見證這個時空裡,銀河系邊緣發生變異的每一個瞬間。

投稿者——李汶倫

2021年看了許多好書,首推日本漫畫之神手塚治蟲的《向陽之樹》。 《向陽之樹》合共11卷完結,讀起來一氣呵成。故事背景是幕末時期、黑船事件之後。一個大時代下的兩個人不打不相識,卻因性格迥異,走上不同的人生路,見證時代變遷與社會變革,經歷醫學革命、尊王攘夷與幕府倒台,從幕末亂象感受時代巨輪下的沉重與無力感。

讀者除了走一趟歷史迴廊,也可通過這套漫畫認識日本文化與傳統,包括日本武士道的菊與劍本質。

投稿者——黃愉君

“處理一件多餘之物,就騰出一點空間。”斷捨離的真義是指導我們如何把生活中的物品、瑣事、關係疏離一遍,只把美好的、重要的留下。我從書中明白了我之所以無法(對物品)放手的原因,進而面對自己的內心世界。有時候,我們放不下的不是物品,而是該物品背後的故事、情懷。對症下藥,你我都可以進行斷捨離。

作者讓讀者正視自己無法進行斷捨離的原因,並且一步一步教導讀者如何進行斷捨離、收納的方法等。作者介紹的收納方式適合各個年齡層實踐在日常生活中,簡單且易於操作。書中也有分享進行斷捨離後的故事與例子,讓我們看到別人斷捨離後的不同

我們每天都在做人生的加法,卻忽略了人生的減法。把不要的東西、問題、關係等進行斷捨離,我們會看到不一樣的天空,每天等待我們的是不一樣的生活。

投稿者——依文

相較於《我決定簡單生活》著重在如何通過發掘自己喜歡和不喜歡的實質物品,去過極簡富足的生活。 《我決定簡單生活2》專注在談良好習慣的培養。

馬來西亞疫情從2020年爆發至今,人民無不處於適應新的生活形態。生存和生活在人們生命的優先天枰上,不一定非得是相對的兩端,也可以是如何讓生活大小輕重順序共同存在。簡單,不一定是無欲無求,而是去蕪存菁,如何集中精力火力全開在對自己重要的領域裡。

《我決定簡單生活2》中一系列習慣的串聯是儀式感,是連接簡單生活的點。當習慣的行為自動化,人們就無需消耗內在力量去抗衡“去做,還是不去做?。。。先觀察一陣子吧!”的舉棋不定中。當習慣養成像呼吸一樣自然,內在衝突就會降低殺傷力。我們替舊換新的習慣,讓我們學習如何適應新的生活步伐,同時保持正確的衛生意識。

看懂我們自己的焦慮,看見別人的焦慮。將自己的焦慮擔起來負責,將別人的焦慮擔憂還給人家。好好安頓自己,若有餘力支援他人,若暫時沒有也沒關係,各自安好。